【導語】從胎兒時期開始,寶寶就在媽媽肚子里默默感受著這世界,等他們出生后開始真正接觸世界時,他們會用多重感官來學習、認識世界。對寶寶而言,音律最能吸引他們的注意,對他們各方面的發展也最有幫助。
不同類型的音樂,寶寶聽了會有不同的反應,比如說清脆或活潑的音樂風格能吸引他的注意,而輕柔的音樂可讓寶寶安然入睡。那么如何選擇樂曲作為啟發孩子的工具?怎樣依照寶寶成長發育的階段,選擇不同的音樂類型來提升寶寶的音樂智能呢?愛早教現在就為您解惑答疑!
一、0~1歲
階段特點
1個月大有分辨不同頻率的能力。
3~4個月大開始會發出咕咕聲與有目地的聲音。
5個月大對旋律、內容不同的節奏,能顯示其敏銳度。
6個月大能成功配對出特殊的音調。
發展特點
聲音:“聲音傳感”時期。
動作:重復性動作。
表情:身體動作和面部表情的反應,比模仿更容易出現。
建議對策
寶寶的感官尚未完全啟發,因此音樂教育活動主要以“聽”為主,這時選擇什么樣的音樂,或用哪種方式給孩子聽音樂,家長就要好好考慮一下了。下面為選樂6原則:
1.以嬰兒的喜好程度為先
家長并非一定要為了培養寶寶的氣質而選擇古典音樂或者高雅音樂,其實,具有文化性或鄉土性的音樂,也是不錯的選擇。英文歌、兒歌,或是特殊樂器所彈奏的音樂(如陶笛、二胡),這些對培養寶寶的音樂智能也有相當大的幫助。你甚至可依照嬰兒的喜好,選擇一些流行歌曲播放。
2. 音質清晰、純凈
3. 音量適中、稍弱
4. 時長不超過15分鐘
5. 音樂變換勿頻繁
樂曲變換太快配合孩子生活的音樂曲目,在1~2個月內**相對穩定,讓寶寶聽同一組音樂,讓孩子有一個感受、記憶音樂的過程。
6. 不同場合放不同音樂
配合孩子的生活放音樂可以分為起床、洗漱、吃飯、游戲、睡眠,依不同場合放不同類型的音樂。如當寶寶情緒煩躁不安時,可以放一些親切、活潑、有趣的音樂,幫助他穩定、調劑情緒;當寶寶玩得很興奮,但已經到了睡覺時間時,可以讓寶寶聽安靜、柔和的搖藍曲。
二、1~2歲
發展特點
聲音:能聽到不同的聲音,并能利用拿到的東西制造聲音。
動作:對節奏性或旋律性強的音樂有明顯的反應。
建議對策
此時幼兒開始學習說話、走路,因此參與音樂活動的方式可以拓寬一些。選擇節奏鮮明、短小活潑的樂曲帶著孩子隨音樂節奏做拍手、招手、擺手、點頭等動作,接著逐步增加踏腳、走路等動作。寶寶手部動作發展比腳部要早、快且靈活。因此,先讓孩子隨音樂節奏練習手的動作,然后再練習踏腳、走步等腳的動作。練習手、腳動作的合拍、協調,可以感知音樂節奏的快樂,發展孩子手腳動作的靈活、協調、優美。
教孩子唱兒歌也可以拍著節奏念歌詞,在寶寶已經會說歌詞的基礎上,讓寶寶隨家長學唱適合孩子能力的歌曲。 要注意的是,家長的歌聲和伴隨孩子歌唱的樂器一定要音調準確,否則不準確的歌聲和樂聲可能造成孩子將來“五音不全”。
三、2~3歲
2歲
發展特點
語言:只能用單個詞表達意思。
動作:經常通過動作表現對音樂的意識和聽覺,且能用所觸及到的物體制造各種聲音。
協調性:注意力簡單、有限,通常不能與其他孩子一同玩耍。
情感:在身體和感情上依賴成年人。
歌唱:喜歡唱歌,常常對一些歌唱的片段有較強的“復制”能力。
節奏:積極地去反應節奏明顯的音樂。
聽覺:鮮明生動,有特點的音色容易被孩子理解和記憶。
3歲
發展特點
語言:詞語較之前有大幅且快速的發展。
歌唱:能完整準確地唱一首歌。
節奏:能理解音樂拍子和動作之間的關系。
動作:越來越協調,也不斷增加控制節奏的反應能力。
建議對策
此時幼兒有自己的理解能力,選擇的歌曲應容易讓孩子理解、感受,并易演唱。歌曲的選擇直接關系到孩子的歌唱能力和興趣發展,對于好歌,孩子會曲不離口。
1.可反映孩子生活的歌謠為佳
2.歌詞以孩子能理解的事物、能感受的情感為宜
3.歌曲篇幅短、節奏簡單、易唱、音域在6度以內**
4.歌詞簡練、上口、易懂、有趣味,旋律優美、動聽、能表達孩子的情趣
溫馨提示
對幼兒來說,音域廣、定調過高或過低、節奏復雜、內容情緒難以理解的歌曲,對孩子的歌唱并沒有幫助。難唱的歌曲會使孩子的嗓子疲勞,并會損傷孩子的嗓音。讓孩子唱他們難以理解的歌曲,會破壞孩子的歌唱心理,誤認為唱歌可以有聲無情,可以不知道唱的是什么。更多信息瀏覽http://www.thelittlegym.com.cn
資訊來源:
www.thelittlegym.com.cn